2019年跟着我入手横琴的朋友昨晚打来电话,她问:
Miya今年开拓新市场了吗?跟着你再买一套啊。
房地产市场风向变换太快,去年也曾动摇过要不要开拓佛山、开拓北三县、开拓海南、开拓广州……跟着媒体大v的屁股跟跟风,也能卖个几十套。
但是每每考察完市场,还是决定放弃一些投机取巧的想法。
对一座城市的楼市认知,不是简单的踩踩盘走马观花式的了解就可以做出专业的水平,我承认很多逻辑是通用的,但在不同的城市管理水平、人文地理面前,也会有失灵的时候,现实的复杂性不能低估。
进入珠海市场的第三年,我才敢自诩对珠海市场了解一二。
这篇,跟大家分享一下,过去的三年中,珠海的政府都干了哪些大事,对我们每一位关注珠海城市价值和资产升级的朋友,意味着什么。
2019年2月18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。
今时今日,三年整。
2019年5月底,初次去珠海考察,那时候横琴的马路还没有完全建好,岛上的摄像头也没安装,站在金融岛上抬头看天,到处都是亮闪闪的玻璃面,钢筋水泥裹挟着机遇,那时候真的很兴奋,确认过的眼神,这就是未来的陆家嘴。
后来每次去珠海,每次都不一样,以前总觉得机场到市区很远,后来机场出来竖起了一根根水泥墩子,这条路就变得很短;
再到看着横琴口岸正式投入使用,跟风体验珠机城轨;
看着华发商都门口的金琴快线部分通车,自驾去坦洲兜风;
踩油门穿过洪鹤大桥就为了知道最短几分钟可以穿梭横琴和金湾……
珠海的变化真的超大的!
珠海这三年具体都做了哪些事?
1.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。
高快速路网方面,由2018年提出的“六横十纵”进阶为“一环”+“八横十一纵”。
图片来源:珠海房姐
轨道交通方面,广珠城际珠海站通达城市已达74个,交通出行很便利,在珠机城际轨道一期开通运营的基础上,今年初,珠海至肇庆高铁(珠海至江门段)先行标已经动工。
机场建设方面,2021年,珠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,城际铁路将引入珠海机场。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早已启动,预计2023年珠海机场将迈入双航站楼时代。
港口建设方面,珠海推动选址万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超大型枢纽港。
总结:
空港+海港+高铁+高速+口岸都有大动作,实现外延联通,内部拉伸城市骨架。
这些大手笔的基建都是需要“钞”能力支持的,珠海市政连续投资了那么多项目,其实还蛮需要魄力的。
全国发展很好的一些城市,早在2009年前后大手笔投资基建,珠海是近三年才开始大手笔建设,从小而美走向大而强,目标更明确,而且很多规划都是比较超前的,很好的延续了梁广大的理念。
2.招商引资,发展产业。
以前经常说,珠海以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打印设备为五大战略性产业集群,但是在十四五规划中,这个质量再次上台阶,得到大幅度的提升。
广东省“十大”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中及“十大”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,共有八大产业将珠海列为核心布局城市。
而且在这20个战略产业布局中,除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,另19个产业均在珠海有所布局。从产业覆盖率角度来说,珠海绝对也是广东的主力军。
10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广东制造“稳定器”,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、 绿色石化、智能家电、汽车、先进材料、现代轻工纺织、软件与信息服务、超高清视频显示、生物医药与健康、现代农业与食品。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广东制造的“推进器”,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智能机器人、区块链与量子信息、前沿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激光与增材制造、数字创意、安全应急与环保、精密仪器设备。珠海争取了总规模90亿元的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计子基金、120亿元的大湾区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、300亿元的广东省航空产业基金在珠海注册。
总结:
中国的税收形态是间接税,在生产环节直接收税,所以很多城市很乐意搞制造业。
但珠海的招商引资另辟蹊径,从93年开始,珠海就开始布局高新产业,坚持环保理念,如今再次加大筹码布局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集成电路、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为主,站在未来的趋势上,加上之前的高新产业基础,未来一定能厚积薄发。
前期以低价出让土地、又给到税收补贴等,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,以及在半导体方面的优势,招商引资很给力,形成上下游产业链,未来可期。
3.横琴升格,琴澳合作。
这三年中,珠海最火的概念莫过于“横琴要成为第二个澳门”,原来民间揣测这会成为澳门回归20周年的“大礼包”,但实际进度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,直到2021年9月5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”的身份,终于坐实了“贵妃”的身份。
总结:
实际上的政策利好也没有超过预期,和网传的内容差不多,但红头文件落在实处,这个动作的意义很大。
目前横琴和澳门的融合联通已经顺利进行,横琴不仅仅是作为一块处女地去支撑澳门多元化发展,
更多是作为合作伙伴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创新,作为试验田对跨境金融的探路,作为融资市场对于葡语系国家的吸引,作为样本对于海南的参考模版,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分子与海南、与RCEP国家的梦幻联动……
更多内容、更高层次,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融合的果实。
4.科研创新为基调的现代化国际化
2021年3月29日,珠海获得了一个新头衔: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!
2019年8月18日,深圳曾拿下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”的名号,从此开启了“宇宙中心”模式。
在一段时间内,很多人把「现代化国际化」的嗨点,都自动和房价联系了起来,这让我哭笑不得。
珠海在通往现代化国际化这条路上,悄悄的从科创这条路上抓起,这让我倍感惊喜。
我所理解的现代化和国际化,应该是:
在生产方式上,工业生产中更加具备高科技水平;
在社会形态上,城市化、平民化、平等化、民主;
在文化层面上,更加多元,海纳百川,去地域、去民族。
珠海市政在过去一年,颁布了《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》《珠海市科技创新“十四五”规划》等一批新政正式实施,也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(珠海)、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等一批创新平台形成连接合作。
另一方面,珠海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市级珠港澳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申报。
这些动作都意味着,珠海在高科技这条路上,正在种下自己的基因,用科研的方式去定义城市未来的发展,推动现代化的发展。
5.宜居宜游、海岸休闲的城市名片
三年来,珠海生态环境、空气质量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常年居全国前列——有钱又有闲的中产朋友们肯定也关注到了这点。
关于珠海宜居这件事,中国人都认可的事情,我就不展开介绍了。
总结:
从个人的体验度来说,珠海宜居体验感最好的地方在于——城市规划超前、人文素质高、治理水平比隔壁几大城市都高(没cue广深)。
在这个前提下,珠海也得到了很多重磅、国际盛会、论坛的认可,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新年音乐会、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、首届珠海艺术节、航展、博鳌亚洲论坛、健康国际论坛、茶叶博览会、网球冠军赛、企业家峰会等等。
同时还有很多帆船比赛、游艇俱乐部、高尔夫等高端休闲活动,这些都是建立在珠海环境好、管理水平高的基础上。
如果结合前面的几段联合起来思考,那么珠海,
以基建提高城市的通勤效率,布局新兴产业,这是“税收”;以琴澳作为平台窗口,作为对外的窗口,提升宜居宜游的城市形象;以科研创新为硬实力,吸纳人才加入;同时,以海岸休闲城市为名片,拥抱了“消费”;税收+消费,双引擎,二次循环,创收GDP!
珠海,你真行!
小动作、大意义。
这三年接待了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买房粉丝,我发现很多人都会把自己困在身边“军师”的建议中,很容易局限于珠海人口这么少、珠海房价这么高、珠海没有产业、珠海发展不起来……这种建议里。
但如果能换个角度去看待珠海的发展,你就会有不一样的视野。
放在全国来说,政府是一个资源配置、提高生产效率的部门,它们要做的事:搞GDP、收好税、解决就业、保障民生。
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,GDP高就代表财政水平高,财政水平高代表税收高,税收高代表产业发展好,产业发展好代表就业没什么烦恼,人民在这座城市能赚到钱,政府能收到钱,拿着钱就可以继续投资搞建设,提高人民生活水平。
再来推演珠海的宏伟目标:
2025年人口常住人口超300万、2035年超500万。
我看行!
用发展的眼光去看珠海的当下: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
汇报完毕,请各位领导指示!